廣西巴馬香豬屬于廣西壯族地區的特產,同時也是中國標志性的產品。廣西巴馬香豬來自當地的土豬,是由野豬慢慢馴養而來的,在當地不少人也稱其為冬瓜豬或者兩頭烏。1985年,巴馬香豬被載入了《廣西家畜家禽品種志》。廣西巴馬香豬在2006年以來平均繁殖香豬達到50萬頭之多。
廣西巴馬香豬被稱為豬類的,因為其味道甜美,營養較多,肉質口感十分不錯,所以外地人常常為了其來此,慢慢的就被叫做香豬,廣西巴馬香豬在烹飪的過程中不添加任何的佐料竟然也會有很濃郁的香氣,所以也就有了“一家煮肉四鄰香,七里之遙聞其味”的說法。
廣西巴馬香豬有著什么樣的特點?廣西巴馬香豬長的十分的清秀,簡直可以用秀色可餐,整體小而圓,短而矮,主要的特征就是兩頭黑色中間白色,有的豬的背部和腰部可能會有稍微的黑斑點,在額頭的地方會有一些白線或者是白斑,所以不少當地人稱其為兩頭烏。廣西巴馬香豬不膻也不腥,十分的適合現代人對美食的高要求。誘人的味道讓美食愛好者著迷,香醇的味道讓廣西巴馬香豬成為一種時尚。
廣西巴馬香豬之所以受到美食愛好者的喜愛,主要還是因為其營養價值高。和種類豬相比較,廣西巴馬香豬具有著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等諸多特點。更加讓人們想不到的是其含有一種豐富而獨特的不飽和脂肪酸,這種不飽和脂肪酸就有藥理性,對于人們防范心腦血管方面的病是有著好的體驗的。
廣西巴馬香豬營養成分全面,是適合孕、嬰、產婦食用的肉類--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卵磷脂、谷氨酸等多種微量元素含量豐富,皮薄肉細,胴體瘦肉多,肌肉鮮紅,色澤鮮亮,味美甘香,多吃不膩。其肉蛋白質含量高達21.8%,高于普通豬31.1%—70%;脂肪低,僅占普通豬的18.86%—28.10%,熱量也較低,是普通豬的60.85%—76.1%;鈣磷含量和比例幾乎與雞蛋完全一致;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卵磷脂和微量元素,且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豬,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是普通豬的226%。
巴馬香豬的肉中含有一種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特殊物質,它具有多種藥理性使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抗炎物質增多,使血小板形成的血栓素A2減少,起到防范血栓形成、擴張血管活性的作用,對防范心血管有獨特結果,非常適宜作為人們的健康食品。
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其巴馬香豬離開本土20天,其肉質和外貌就會發生變化,在七套節目聚焦三農中多次講解過,在當今良莠不齊的巴馬香豬市場中,廣西巴馬香豬更是尤為珍貴。